地熱供暖,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面、地板輻射供暖或地熱輻射供暖。傳統的采暖方式以散熱片為主,使用散熱片熱量集中在上面,用戶有頭暈而腳涼的感覺,使用不舒適,地板輻射采暖比較符合“舒適家居”的理念。
地熱供暖行業市場需求 地熱供暖行業裝機容量分析
我國目前供熱行業主要是針對北方城市。目前我國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集供熱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區域內,利用集中熱源,向該區域的工廠及民用建筑供應生產、生活和采暖用熱。
我國供熱覆蓋率仍處于較低水平,目前僅在北方各省的主要城鎮建有集中供熱系統,且平均覆蓋率不到50%;南方城鎮和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則基本沒有集中供暖設施,僅能依靠天然氣爐、空調、電爐和蜂窩煤等獨立供熱方式取暖。目前,供熱行業正處于體制改革、設備更新、技術進步階段,市政公用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加快,外資、民營等多種經濟成分已進入供熱市場,供熱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。
供暖過程中,實際耗熱量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影響:一是建筑自身因素,如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差、用戶用熱習慣造成的熱能損失等;二是由于空間分布上,各個用戶的室內溫度冷熱不均,在缺乏有效調節手段的條件下,為了維持溫度較低用戶的舒適性要求,熱源處只能整體加大供熱量,造成過量供暖損失;三是由于時間分布上的問題,供暖系統熱源未能隨著天氣變化及時有效調整供熱量,使得整個供熱系統部分時間整體過熱,造成過量供暖損失;四是集中供熱管網管道漏熱造成的能源損失。
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2-2027年中國地熱供暖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》顯示:
數據顯示, 我國地熱直接利用裝機容量占全球38%,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。中國地熱直接利用裝機容量達40.6吉瓦,占全球38%,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。其中,地熱供暖裝機容量7.0吉瓦,地熱熱泵裝機容量26.5吉瓦,分別比2015年增長138%、125%。
根據中國地熱能利用數據分析,地熱供暖利用占比32.7%;地熱溫泉洗浴利用占32.3%;地熱農業領域利用占17.9%;地熱養殖業領域利用占2.69%;地熱發電領域占比0.5%;工業利用領域占比0.4%。2020年,我國淺層地熱能建筑供暖(制冷)建筑面積達8.41億平方米,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建筑面積超過1.65億平方米。
僅就目前市場來看,全國地源熱泵市場銷售額已超過80億元,并以每年20%以上的速度在增長。同時地源熱泵系統的初裝費也大幅度下降,由最初的每建筑平方米400—450元降低到目前的220—320元,公眾對地源熱泵的認知度也有了很大提高。
目前,中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,可實現供暖(制冷)建筑面積320億平方米;大陸水熱型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18.65億噸標準煤;埋深3000-10000m干熱巖型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約為2.5×1025J(折合856萬億噸標準煤)。
預計到2025年,地熱能供暖(制冷)面積比2020年增加50%,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,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。